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冯桂芬
释义
冯桂芬
冯桂芬1809—1874  清散文家。字林一,号景亭,晚号邓尉山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进士,授编修。太平军起,在苏州办团练,升中允。太平军攻克苏州后避至上海,参加组织由江浙官绅与英法美等国领事组成的会防局。同治元年(1862年)入李鸿章幕。赏四品卿衔,进三品。先后主讲金陵、上海、苏州诸书院。曾研习数学、天文学。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被改良派奉为先导。其论文主张“称心而言”,所作不为桐城派义法束缚,笔致流畅。有《校邠庐抗议》、《显志堂集》、《说文解字段注考证》。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清代作家
冯桂芬1809—1874  清末学者、思想家。字林一,号景亭,晚号邓尉山人。江苏吴县(今属苏州)人。道光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研习过数学、天文学。曾先后主讲金陵、上海、苏州诸书院。1853年在苏州办团练,升右中允。1860年太平军攻克苏州时去到上海,参加组织由江浙官绅与英法美等国领事组成的会防局,参与镇压太平天囯革命。曾为李鸿章幕府,协助创办上海广方言馆。倡导“经世致用”之学,提出“采西学、制洋器、筹国用、改科举”等建议,多次倡议教育改革,以求“人无弃才”。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军事工业。思想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后被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著作有《校邠庐抗议》、《显志堂集》、《说文解字段注考证》等。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冯桂芬1809—1874  清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字林一,号景亭。道光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53年(咸丰三年)在苏州办团练,升右中允。提出“采西学”、“制洋器”,“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理论,企图用资本主义的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他的思想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同时又被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著有《校邠庐抗议》、《显志堂集》、《说文解字段注考证》。
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中国经济思想史 • 人物
冯桂芬1809—1874  清末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字林一,号景亭,晚号邓尉山人。道光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53年(咸丰三年)在苏州办团练,升右中允。1860年太平军攻克苏州时逃到上海。参加组织由江浙官绅与英法美等国领事组成的会防局,并于1862年(同治元年)以后协助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囯革命。曾先后主讲金陵(今南京)、上海、苏州诸书院。研习过数学、天文学。提出“采西学、制洋器、筹国用、改科举”等建议,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军事工业。他的思想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后被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著作有《校邠庐抗议》、《显志堂集》、《说文解字段注考证》。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人物
冯桂芬1809—1874  清末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字林一,号景亭。晚号邓尉山人。道光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53年(咸丰三年)在苏州办团练,升右中允。1860年太平军攻克苏州时逃到上海。参加组织由江浙官绅与英法美等国领事组成的会防局,并于1862年(同治元年)以后协助李鸿章(1823—1901)镇压太平天囯革命。曾先后主讲金陵、上海、苏州诸书院。研习过数学、天文学。提出“采西学、制洋器、筹国用、改科举”等建议,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军事工业。他的思想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后被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著作有《校邠庐抗议》《显志堂集》《说文解字段注考证》。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