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地理卷 • 历史地理 • 水(运渠、湖泽、陂堰、池塘、海洋等)
词条 | 济水 |
释义 | 济水 济水 古水名。(1) 古四渎之一。《周礼·夏官·职方氏》、《汉书·地理志》、《说文》作“泲”,他书皆作“济”。包括黄河南、北两部分:《书·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此为河北部分;下文又云“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此为河南部分。河北部分源出今河南济源市西王屋山,下游屡经变迁。据《汉书·地理志》,其时在今武陟南入河;据《水经·河水》,其时在今温县东南入河;据《水经·济水》及《注》,又改在今温县西南入河,略与今道同;唯近代入河处为黄河堤所阻塞,已折入漭河。河南部分本系从黄河分出来的一条支派,因分流处与河北济口隔岸相对,古人遂目为济水的下游。据《汉书·地理志》、《水经》,其时济水自今荥阳市北分黄河东出,流经原阳南、封丘北,至山东定陶西,折东北注入巨野泽,又自泽北出经梁山东,至东阿旧治西,自此以下至济南市北泺口,略同今黄河河道,自泺口以下至海,略同今小清河河道。晋后又有所谓别济,至《水经注》时代自今荥阳市东北以下至于巨野泽有南济、北济二派,北济经今封丘北、菏泽市南,南济经今封丘南、定陶北;自出巨野泽会汶水以下,又兼称清水。隋开通济渠后,巨野泽以上渐堙废,巨野以下渐以清水著称,但“济水”之名不废。自唐至宋曾在今开封市先后导汴水或金水河入南济故道以通漕运,称为湛渠或五丈河,其后复堙。金后自汶口至泺口一段遂成为以汶水为源的大清河,一称北清河(泺口以下大清河在古济水之北);自泺口以下遂成为以泺水为源的小清河。此后黄河以南遂不再有所谓“济水”。(2) 发源今河北赞皇西南,东流经高邑南,至宁晋南,注入泜水。《汉书·地理志》、《说文》作“济”,他书或作“济”,或作“泲”。或以为《诗·邶风·泉水》“出宿于泲”,即此。 出处:中国地理卷 • 历史地理 • 水(运渠、湖泽、陂堰、池塘、海洋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