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S • shè • 舍
词条 | 舍利 |
释义 | 舍利 舍利(shè lì) 佛教称释迦牟尼遗体焚化之后结成珠状的东西。《魏书·释老志》:“佛既谢世,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击之不坏,焚亦不燋,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后来也指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烧剩的骨头。也叫舍利子。 出处:语词卷 • S • shè • 舍 舍利 梵语Śarīra音译的略称,亦译“设利罗”,意为“身骨”。佛教称死者火化后的残余骨烬。通常指释迦牟尼的遗骨为佛骨或佛舍利,佛发、佛牙也称佛发舍利、佛牙舍利。相传释迦牟尼火葬后,有八国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奉。此后供奉舍利的风气,渐次盛行。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法衣、法器、梵乐、艺术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