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学说、概念、术语
词条 | 长善救失 |
释义 | 长善救失 长善救失 中国古代教学原则。即指发扬长处,补救缺失。语出《礼记·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者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要求根据学习者的认知特点,扬长救短。王夫之《礼记章句》:“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于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矣。”指出学习者认知方面的优点与缺失是共在的,教学宜救其失而长其善。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学说、概念、术语 长善救失 中国古代教学原则之一。出自《礼记·学记》。认为学的人有四种毛病或不足之处:“失则多”,贪多求快,囫囵吞枣;“失则寡”,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失则易”,急于求成,专找捷径;“失则止”,畏首畏尾,遇难即止。教的人“知其心”,“救其失”,知道学的人不同的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毛病。教的人,即“长善而救其失者”,善于发现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中国心理学史 • 理论、术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