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允许。如:应允;应许。
❸即;随。《三国志·吴志·朱桓传》:“桓督领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
❹古国名。姬姓。始封之君为周武王之子,一说武王弟。在今河南鲁山东。战国时曾为秦相范雎封地。
❺姓。东汉时有应劭。 另见yìnɡ。
出处:语词卷 • Y • yīnɡ • 应
词条 | 应 |
释义 | 应 应〔應〕(yīnɡ) ❶该当。如:应兴应革。《南史·江智深传》:“人所应有尽有,所应无尽无者,其江智深乎!”引申为表示想当然之词。白居易《缭绫》诗:“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❷允许。如:应允;应许。 ❸即;随。《三国志·吴志·朱桓传》:“桓督领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 ❹古国名。姬姓。始封之君为周武王之子,一说武王弟。在今河南鲁山东。战国时曾为秦相范雎封地。 ❺姓。东汉时有应劭。 另见yìnɡ。 出处:语词卷 • Y • yīnɡ • 应 应〔應〕(yìnɡ) ❶应答;承诺。如:一呼百应;有求必应。《后汉书·齐武王█传》:“伯升(刘█)笑而不应。”古乐府《孔雀东南飞》:“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❷应和。《易·乾》:“同声相应。” ❸接受。如:应聘;应征。 ❹应付;对待。如:应战;随机应变;应接不暇。 ❺适应;适合。如:应时;应景;得心应手。 ❻预言、预感等和后来发生的事相符合。如:应验;此事正应了他的话。 ❼小鼓。《诗·周颂·有瞽》:“应田县鼓。”毛传:“应,小鞞也;田,大鼓也。”参见“应鼙”。 另见yīnɡ。 出处:语词卷 • Y • yìnɡ • 应 应 古国名。姬姓。始封之君为周武王之子,一说武王弟。在今河南鲁山东。战国时曾为秦相范雎封地。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古部落、古国、朝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