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军事卷 • 航 天 器
词条 | 航天飞机 |
释义 | 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 垂直起飞、靠机翼滑翔水平着陆,可部分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器。由1架带翼轨道器、2台固体燃料助推器和1个大型外贮箱组成。可用于人员和物资往返运输、对地观测、航天器发射与回收、在轨维修和补给,以及在轨科学试验等。1981年4月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试飞成功,此后“挑战者”号、“发现”号、“阿特兰蒂斯”号和“奋进”号航天飞机相继飞行。截至2004年12月,共进行了113次飞行。 出处:军事卷 • 航 天 器 航天飞机 以火箭助推垂直发射进入空间轨道,可变轨飞行,再入大气后作滑翔飞行到特定机场水平着陆的载人航天系统。由轨道器、助推火箭、燃料储箱组成。轨道器载人做航天飞行,返回后经维修可重复使用,助推火箭及燃料储箱不能回收。通常只把轨道器称为航天飞机。 出处:交通卷 • 航空交通 • 总类 航天飞机 往返于地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送人员、给养或设备的航天运载系统中的主体。航天运载系统一般包括气动外形类似飞机的轨道器(即航天飞机)、助推火箭和燃料箱。航天飞机本身可重复使用,装有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和制导、导航、控制、通信、跟踪、监测等各种系统。通常在发射场垂直发射,在飞行过程中先后将用毕的助推火箭和燃料箱抛掉,进入近地轨道运行,之后像飞机一样返回地面。返回的航天飞机和回收的助推火箭经整修后可重复使用。主要任务有空间运输、运送卫星入轨、在轨道上修理或取回卫星、天文观测、军事应用、科学实验、材料制造、运送空间站结构材料以及在轨道上装配空间站等。美国于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 出处:机械电气卷 • 机械工程 • 航 空 • 航空器类型 航天飞机 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由美国首次发射。研制计划于1972年实施。“创业”号于1977年进行大气层运行试验和各种地面试验。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哥伦比亚”号,4月15日返回地面,试飞成功,后于2003年2月1日再次执行任务返回大气层时爆炸损毁。1983年、1984年和1985年又先后发射“挑战者”号(1986年再次发射后爆炸损毁)、“发现”号、“阿特兰蒂斯”号,1992年又发射“奋进”号。“哥伦比亚”号具有3台发动机、驾驶员舱、生活舱和载货舱。它与携带推进剂的外储箱和固体燃料助推器(2个)组成“空间运输系统”。在此系统中它亦称“轨道器”。垂直发射,飞行过程先后将用毕的助推器和外储箱抛掉,进入近地轨道运行,之后像飞机那样返回地面。返回的航天飞机和回收的助推器经整修可重复使用。主要任务有空间运输、运送卫星入轨、在轨道上修理或取回卫星、天文观测、军事应用、科学实验、材料制造、运送空间站结构材料以及在轨道上装配空间站等。苏联1988年11月15日发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 出处:天文学地球科学卷 • 空间科学技术 • 弹道和宇航器轨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