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 笔记杂著 文言小说
词条 | 韩非子 |
释义 | 韩非子 韩非子 法家著作。先秦韩非著,并加入他人有关论述编成。作者反对复古、主张变革,综合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法,慎到的“势”治,提出以“法”为中心,提倡君主集权,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认为文章亦要以“功用”为目的。其说理文风格独特,思想锐利,文字冷峻,逻辑严密,说服力强。常先提论据,再论证,后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如《五蠹》即为范例。还有如“郢书燕说”(《外储说左上》)、“守株待兔”(《五蠹》)等,已成为众人熟知的成语典故。注释本有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另有今人梁启雄《韩非子浅解》,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陈奇猷《韩非子集释》,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修订再版。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 笔记杂著 文言小说 韩非子 书名。本名《韩子》,唐以后为与韩愈区别而改名。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共55篇,20卷。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主张。重要的有《孤愤》、《解老》、《喻老》、《难势》、《问田》、《定法》、《五蠹》、《显学》等篇。有清代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和今人梁启雄《韩非子浅释》、陈奇猷《韩非子集释》等注解本。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论著、刊物 韩非子 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共五十五篇,二十卷。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主张。重要的有《孤愤》《解老》《喻老》《难势》《问田》《定法》《五蠹》《显学》等篇。有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和今人梁启雄(1900—1965)《韩非子浅释》等注解本。 出处:哲学卷 • 逻 辑 学 • 中国逻辑史 韩非子 又名《韩子》。战国末韩非的著作集。《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列在法家,与今本的篇数相同。唐宋时改为《韩非子》。系统阐明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反映了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重要情况。其中《解老》、《喻老》两文是中国最早注释和解说《老子》的著作。书中所阐述的法治思想有相当强的说服力,对秦以及后世封建专制主义有很大影响,历代思想家、政治家都十分重视该书。主要注释有清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近人梁启雄的《韩非子浅解》、陈奇猷的《韩非子集释》。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思想著作 韩非子 书名。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共五十五篇,二十卷。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主张。重要的有《孤愤》、《解老》、《喻老》、《难势》、《问田》、《定法》、《五蠹》、《显学》等篇。有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和今人梁启雄《韩非子浅释》等注解本。 出处:法学卷 • 中国法律史 • 人物著作 韩非子 即“韩非”。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韩非子 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共五十五篇,二十卷。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主张。重要的有《孤愤》《解老》《喻老》《难势》《问田》《定法》《五蠹》《显学》等篇。有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和今人梁启雄(1900—1965)《韩非子浅释》等注解本。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著 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