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项目反应理论
释义
项目反应理论
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  亦称“潜在特质理论”、“潜在特质模型”。现代测量理论的一种。认为被试存在一种“潜在特质”,被试在测验项目上的反应和结果与他们的潜在特质有一定关系。基本目标是设法求出被试在项目上的表现与其潜在特质估计值之间的关系。在认知测验中,潜在特质一般指测量的能力,常以测量的总分作为被试潜在特质水平的估计。项目特征曲线描述被试在某一测验项目的正确反应概率与该项目所对应的能力或潜在特质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对项目特征曲线函数关系的不同假设,构成不同的潜在特质模型。被试对一个项目反应正确的概率由假设的潜在特质模型、项目参数以及被试相应的能力和潜在特质水平决定,与被试总体的能力分布无关。该理论基本假设为:(1) 测验潜在空间的单维性;(2) 测验项目的局部独立性;(3) 测验项目特征曲线模型假设;(4) 测验的非限时性。主要的潜在特质模型有二级评分模型、多级评分模型和连续型模型,其中二级评分模型比较成熟,使用广泛。通过项目反应理论建立的项目参数具有稳定性、跨情境性等特点,可用来综合直观分析比较项目难度和鉴别度等项目特征,从而指导项目筛选、编制测验以及不同测量分数的比较。该理论在大型测试、题库建设以及计算机自适应测验中,已成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依据。
出处:心理卷 • 心理统计与测量 • 心理测量 • 测量理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