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文学卷 • 民间文学 • 戏曲 曲艺
词条 | 凤阳花鼓 |
释义 | 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 曲艺“双条鼓”、戏曲“花鼓戏”、民间歌舞“花鼓灯”的合称。三者统称为凤阳“三花”。主要流行于安徽凤阳地区。北方流行的“十不闲”,据说亦由凤阳花鼓演变而来。原为民间小调,后渐渐发展成为民间小戏。一般两人演唱,一女击鼓,一女敲锣,连声齐唱。曲调有《凤阳歌》、《小五更》、《十杯酒》、《王三姐卖鞋》等。唱词一般五句一段,前两句各三字,后三句各七字,词多叠字。表演时,除应时小调外,多为带故事性的小型节目,如《王祥卧冰》、《杨老姐上吊》等。 出处:中国文学卷 • 民间文学 • 戏曲 曲艺 凤阳花鼓 亦称“双条鼓”、“花鼓小锣”。曲艺曲种。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明清时,凤阳常年灾荒,妇女结对外出卖唱。初为两女坐唱,段落间敲击锣鼓,无弦乐伴奏。后发展为以双条箭击鼓为主,伴以歌舞形式的走唱。基本曲调为[凤阳歌],另有不少时调小曲。曲目多为短篇。除曲艺表演外,尚有民间歌舞的“花鼓灯”,戏曲的“花鼓戏”(卫调花鼓戏)。 出处:戏剧电影卷 • 曲 艺 • 曲 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