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文物考古卷 • 考古 • 石窟寺与崖画
词条 | 须弥山石窟 |
释义 | 须弥山石窟 须弥山石窟 中国著名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夏固原西北的须弥山东麓。北魏至唐代开凿。石窟沿山崖开凿,多位于红砂岩断面上,方圆约2千米。由大佛楼、圆光寺、相国寺等8处相邻的132个石窟组成,内有大小造像300余尊。北魏和西魏窟的造像以一佛二菩萨为主,佛瘦削清秀,但是西魏后期已趋丰满。北周时造像组合有三佛、七佛,改前期清秀之风,造像浑圆敦实。隋唐时最为兴盛,窟形形制多样,造像面颊丰满,衣饰繁缛的璎珞,新出现涅槃像,第5窟大佛楼倚坐的弥勒像高20.6米,是石窟群中最大的一尊。各期造像除主尊外,还配有伎乐、飞天、供养人和题记。 出处:文物考古卷 • 考古 • 石窟寺与崖画 须弥山石窟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北须弥山东麓。石窟沿山崖开凿,长2千米。分布在5座山峰上。约开创于北魏晚期,为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原有石窟百余个,现存北朝及隋、唐洞窟20个。北朝窟龛雕像清秀,隋、唐雕像丰腴。最大的一窟建于唐大中三年(公元849年),释迦坐像高25米,神情端庄,仪态威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文化地理 • 名胜古迹、纪念地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