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顿渐之争
释义
顿渐之争
顿渐之争  藏传佛教史事件。公元8世纪末吐蕃从汉地传入的禅宗与从印度传入的中观宗之间的一场斗争。吐蕃赞普墀松德赞(755—797年在位)于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据有沙州(今甘肃敦煌),从那里将汉僧摩诃衍那(大乘和尚)延请到拉萨传法。此人力倡禅宗,著书五种,风靡一时,赞普妃没庐氏等贵族妇女三十余人从之出家。原来在吐蕃佛教中占主导地位的中观宗寂护一系的僧人受到排挤,从而不服,赞普调解无效,于是从尼泊尔请来寂护的大弟子莲花戒。贞元八年至十年(792—794)双方进行辩论。当时藏语对于这两派的名称直接采用汉语的“顿门”、“渐门”,辩论的结果由赞普裁决。结果顿门失败,其教法被禁止,汉僧被遣回。但从后世宁玛派、噶举派、希解派所传内容看来,禅宗在藏传佛教中仍有一定的影响。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历史事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8: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