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学派、理论、术语
词条 | 颅相学 |
释义 | 颅相学 颅相学(phrenology) 把人的心理特点与颅骨外形联系起来的学说。德国医师加尔及其弟子施普茨海姆提出。该学说的理论基础是:(1) 头盖骨的外部结构和内部脑的结构有关;(2) 心灵可以被完满地划分为若干官能或机能;(3) 心灵的官能或机能分别定位于脑内不同位置,任何特定机能的过度发展都与颅内相应部位的增大有关。颅相学将人的颅骨划分为37个区域,分别对应于37种心理机能。如理智的机能对应于前额。利用专门的方法可以绘制出颅相图,19世纪被广泛用于心理诊断。在西方流行了一个世纪,但因缺少科学根据,为许多生理和心理学家所反对,这一学说关于大脑机能是分区的思想,对心理学中脑机能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学派、理论、术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