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颜元
释义
颜元
颜元1635—1704  清初思想家、教育家。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博野(今属河北)人。早年家境贫寒,耕田灌园,劳苦淬励,行医赡家。善骑射、剑戟,谙兵法。亦设家塾、教村馆。初好陆王书,后曾信奉程朱,名其斋为“思古斋”。曾依照“朱子家礼”居丧,深觉其不合人情,改而批判程朱。终悟思不如学,学必以习,提倡恢复“周孔正学”,因改斋名为“习斋”。主张元气论,肯定气先理后,“理即气之理”。强调“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把《大学》中“格物致知”的“格”,解释为“手格猛兽”之“格”。政治上反对豪强兼并,主张“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兴水利”(李塨《习斋先生年谱》)。向往“天地间田宜天地间人共享之”的土地制度。在学术上和学生李塨倡导一种注重实学,强调“习行”、“习动”,反对读死书的学风,世称颜李学派。认为“读书愈多,愈惑,审事机愈无识,办经济愈无力”。“千余年来,率天下入故纸中,耗尽身心气力,作弱人、病人、无用人者,皆晦庵(朱熹)为之也”(《朱子语类评》)。抨击宋儒“读书静坐”和空谈“心性命理”之学。提出“以九字安天下:举人材、正大经、兴礼乐”,而学校为人才所关。主张学校培养具有“经纬天地之略”、“礼乐兵农之才”的“实德实才之士”。提倡“真学”、“实学”,以“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为原则,学校教以“六府”、“三事”和“三物”,即水、火、金、木、土、谷,正德、利用、厚生,六德(知、仁、圣、义、忠、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晚年主讲肥乡漳南书院,予以贯彻,设文事、武备、经史、艺能、理学、帖括六斋,提出一个无所不包而偏重实用的专业设置和知识体系。教学重实践,认为不与自身躬行结合的知识不足取:“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著作有《四书正误》、《四存编》、《习斋记餘》等。后人编有《颜李遗书》。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颜元1635—1704  清初思想家。原字易直,更字浑然,号习斋。直隶博野(今属河北)人。颜李学派创始人。一生行医、教学,主张“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并重。重视物质财富,反对儒者空谈不务实际,认为儒者应以“经济”为己任,主张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兴水利”。重视工商业,曾给笔工王学诗及农雇工彭朝彦作传。著有《四存编》、《习斋记余》等。
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中国经济思想史 • 人物
颜元1635—1704  清初思想家、教育家。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博野(今属河北)人。少时好陆王书,后曾信奉程朱。依照“朱子家礼”居丧,深觉其不合人情,改而批判程朱。提倡恢复“周孔正学”。晚年主讲肥乡漳南书院,建立规制,设文事、武备、经史、艺能等斋。在学术上和学生李塨倡导一种注重实学,强调“习行”“习动”、反对读死书的学风,世称颜李学派。他说:“读书愈多,愈惑,审事机愈无识,办经济愈无力。”“千余年来,率天下入故纸中,耗尽身心气力,作弱人、病人、无用人者,皆晦庵(朱熹)为之也。”(《朱子语类评》)抨击宋儒“读书静坐”和空谈“心性命理”之学。主张元气论,肯定气先理后,“理即气之理”。强调“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把《大学》中“格物致知”的“格”,解释为“手格猛兽”之“格”。政治上反对豪强兼并,主张“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兴水利”(李塨《习斋先生年谱》)。向往“天地间田宜天地间人共享之”的土地制度。著作有《四书正误》《四存编》《习斋记馀》等。近人编入《颜李遗书》。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3: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