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颜真卿
释义
颜真卿
颜真卿708—784  唐书法家、文学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登进士第。任殿中侍御史。因被杨国忠排斥,出为平原(治今山东陵县)太守。安禄山叛乱,起兵抵抗。历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前往劝谕,为希烈缢死。书法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勃郁,古法为之一变,开创新体,世称“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又能诗文,长于碑志。宋人留元刚辑有《颜鲁公文集》。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隋唐五代作家
颜真卿708—784  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清臣。开元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因被杨国忠排斥,出为平原(治今山东陵县)太守。安禄山叛乱,他联络从兄常山太守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响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禄山不敢急攻潼关。长安陷落后始弃郡脱走。历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被派前往劝谕,为希烈缢死。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笔法,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古法为之一变,开创了新风格,对后来影响很大,人称“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碑刻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李玄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行书有《争坐位帖》。书迹有《自书告身》及《祭侄文稿》。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唐
颜真卿708—784  唐代大臣、书法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清臣。开元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后出为平原(治今山东陵县)太守。安禄山叛乱,他联络从兄常山太守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响应,被推为盟主,使禄山不敢急攻潼关。长安陷落后始弃郡脱走。历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受命前往劝谕,为希烈缢死。书法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笔法,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古法为之一变,开创了新风格,对后来影响很大,人称“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碑刻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李玄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行书有《争坐位帖》。书迹有《自书告身》及《祭侄文稿》。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
出处:美术卷 • 书法篆刻 • 人物 • 中国
颜真卿708—784  唐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作临沂(今属山东)人。曾任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平原”、“颜太师”、“颜鲁公”等。书法初学褚遂良,后请教张旭,深悟笔法,参用篆书笔意写楷书,特重中锋。真书笔力弥满,端庄雄伟,气势森严;行书遒劲郁勃,阔达自在,书风明显区别于二王(羲之、献之)和唐初诸家,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世称“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传世书迹尚多,墨迹有正书《自书告身》,行书《祭侄文稿》、《刘中使帖》,碑刻有《争坐位帖》、《李元靖碑》、《多宝塔碑》、《东方画赞》、《颜氏家庙碑》、《麻姑山仙坛记》、《颜勤礼碑》、《中兴颂》、《八关斋记》等。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文书 • 书法 • 书法名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1:5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