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J • jì • 结
词条 | 结 |
释义 | 结 结〔結〕(jì) 同“髻”。发髻。《楚辞·招魂》:“激楚之结,独秀先些。”王逸注:“结,头髻也。” 另见jiē,jié。 出处:语词卷 • J • jì • 结 结〔結〕(jiē) 植物长出果实或种子。如:两年一结果;这棵树结的橘子又多又大。 另见jì,jié。 出处:语词卷 • J • jiē • 结 结〔結〕(jié) ❶用线绳等物打结或编织;也指结成之物。如:结绳;结网;蝴蝶结。《老子》:“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❷扎缚。如:挂灯结彩。 ❸构造。见“结庐”。 ❹组织;缔结。如:结社;结亲;结为同盟。 ❺结交;勾结。《史记·吴王濞列传》:“乃身自为使,使于胶西,面结之。” ❻凝聚;凝固。如:结冰。周兴嗣《千字文》:“露结为霜。” ❼屈曲;盘结。《礼记·月令》:“蚯蚓结。”孙绰《游天台山赋》:“结根弥于华岱。”引申为收敛。《礼记·曲礼上》:“德车结旌。”郑玄注:“结,谓收敛之也。德车,乘车。” ❽总结;结束。如:结账;结案;结业。 ❾旧时向官府承担责任或承认了结的证件。如:甘结;具结;保结。 ❿凸出的块状物。韩愈《石鼎联句诗序》:“长颈而高结喉中。”也即谓凸出。《山海经·海外南经》:“结匈国……其为人结匈(胸)。” 另见jì,jiē。 出处:语词卷 • J • jié • 结 结 译自梵语Nigamana。古因明用语。为五支作法中的第五支。即论式的结论,亦即宗的复述。陈那认为“结”支多余,予以废除。《因明大疏》卷一:“离因、喻外,无别合、结。故略合、结而不别开。”参见“五支作法”。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因 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