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和军事人物
词条 | 刘伯坚 |
释义 | 刘伯坚 刘伯坚(1895—1935)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原名永福,又名永固,曾用名大冶、毅伯,四川平昌人。成都高等师范学堂毕业,参加过“五四”运动。1920年6月起,先后到比利时和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冬与周恩来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1923年底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6年回国,到冯玉祥部任国民联军政治部副部长。1928年赴苏联莫斯科军政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同年出席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30年回国,任中革军委秘书长、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参与组织宁都起义,任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曾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4日在江西信丰唐村(今属安远)与国民党军作战时受重伤后被俘。3月21日在江西大庾(今大余)英勇就义。 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和军事人物 刘伯坚(1895—1935)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原名永福,又名永固,曾用名大冶、毅伯,四川平昌人。成都高等师范学堂毕业,参加过五四运动。1920年6月起,先后到比利时和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冬与周恩来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1923年底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6年回国,到冯玉祥部任国民联军政治部副部长。大革命失败后,离开冯部,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28年赴苏联莫斯科军政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同年出席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30年回国,任中革军委秘书长、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参与组织宁都起义,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曾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赣南坚持斗争,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4日在江西信丰塘村(今属安远)与国民党军作战时受伤被俘,21日在江西大庾(今大余)英勇就义。狱中写下《带镣行》等诗篇。 刘 伯 坚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