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思想、传略和著作介绍 • 人 物
词条 | 刘少奇 |
释义 | 刘少奇 刘少奇(1898—1969)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曾化名胡服,湖南宁乡人。1898年11月24日出生。1921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回国,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后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参加领导粤汉铁路工人罢工和安源路矿工人罢工。1925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参加领导五卅运动。1926年代理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参加领导省港大罢工。1927年参加领导武汉人民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天津、东北等地领导党的地下工作,曾参加中共顺直省委的领导,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1930年赴莫斯科出席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局委员,留赤色职工国际工作。1931年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秋回国到上海,任中共临时中央职工部部长、全国总工会组织部部长。1932年冬到中央苏区,任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人民委员部副部长、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红军第八军团、第五军团党中央代表和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1936年任中共中央代表,在华北正确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7年5月返回延安,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并主持中共白区工作会议。同年8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1938年11月至1942年,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兼中央军委华中分会书记,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政委、新四军政委。曾在延安马列学院和华中局党校分别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的讲演,发表《做一个好的党员,建设一个好的党》《论共产党员在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等著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1942年底回到延安。1943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参与领导各敌后战场的抗日战争。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即《论党》)。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曾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1947年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到华北负责中央委托的工作。同年7月主持全国土地会议,制订《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兼国防委员会主席;是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参与了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外交等方针政策的制定。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政治报告,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60年代初为扭转国民经济困难的局面,深入调查研究,主持制定一系列调整政策,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曾以国家主席身份出访一些国家和接待来访的许多国家的领导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错误批判,并遭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蓄意诬陷和残酷迫害。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开封逝世。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他彻底平反和恢复名誉。主要著作编入《刘少奇选集》。 ![]()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思想、传略和著作介绍 • 人 物 刘少奇(1898—1969) 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曾用名陶尚行、胡服等,湖南宁乡人。1917年入湖南陆军讲武堂学习。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回国,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湖北省总工会秘书长。参加领导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安源路矿大罢工、“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武汉工人市民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在河北、上海、东北等地领导中共秘密工作。1930年夏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局委员,留在赤色职工国际工作。1931年秋回国,任中共临时中央职工部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部部长。1932年冬到中央苏区,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先后任红8、红5军团中央代表和红3军团政治部主任。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到陕北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西北执行局委员长。1936年春到华北,任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1938年11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1940年11月任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政治委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同代军长陈毅等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1941年4月任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兼军委华中分会书记。1943年3月起,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了完整概括与系统的论述。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在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期间,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组织大批干部和部队赶赴东北。1947年2月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在军队中建立党委会的指示》,强调加强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3月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到华北进行中共中央委托的工作。1948年5月兼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总工会名誉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在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连续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是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在制定党和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63年后进行大量外事活动,访问亚洲许多国家,增强了同这些国家人民的友谊。“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错误批判,遭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政治诬陷和人身摧残。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开封逝世。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他平反、恢复名誉,肯定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建树的不可磨灭的功绩。主要著作编为《刘少奇选集》。 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和军事人物 刘少奇(1898—1969)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曾化名胡服,湖南宁乡人。早年曾在湖南陆军讲武堂学习。1919年先后在北京、保定参加五四运动,并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次年在长沙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回国,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随后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参加领导粤汉铁路工人罢工和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5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参加领导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1926年11月任湖北省总工会组织部部长兼秘书长。1927年1月参加领导武汉人民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同年4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天津、东北、华北等地领导中共地下工作,参加中共顺直省委的领导,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1930年赴莫斯科出席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局委员,留赤色职工国际工作。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秋回国,任中共临时中央职工部部长、全国总工会组织部部长。1932年冬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任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先后任红军第八军团、第五军团党代表和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1936年任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在华北地区正确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7年5月返延安主持中共白区工作会议。同年8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1938年9月起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兼中央军委华中分会书记,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政委、新四军政委。曾在延安马列学院和华中局党校分别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的讲演,发表《做一个好的党员,建设一个好的党》等著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1943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参与领导各根据地的抗日战争。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中共中央代主席。1946年起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1947年任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到华北负责中央委托的工作。同年7月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总工会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兼国防委员会主席,参与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外交等方针政策的制定。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作政治报告,提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并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60年代初期为扭转国民经济困难局面,进行调查研究,为经济恢复和发展作出贡献。1963年后访问亚洲许多国家,增强了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友谊。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错误批判和残酷迫害,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开封逝世。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主要著作编入《刘少奇选集》、《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 ![]()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