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禹锡
释义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  唐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州)。贞元九年(公元793年)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授监察御史,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竹枝词》、《杨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为文长于说理。又通医学。重要哲学著作《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学说。后期对佛教思想表现了妥协。有《刘梦得文集》。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隋唐五代作家
刘禹锡772—842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中山(治今河北定州)人。贞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任监察御史。后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友情深厚,人称“刘柳”。二人继承和发扬了荀子,特别是王充的“元气”一元论思想,对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思想进行了批判。心理学思想主要有:(1) 提出天人交相胜与还相用的天人观,即天与人互相争胜而又互相利用,是世界万事万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规律。(2) 提出人为动物之尤的人贵论。(3) 论述了感知与思维的关系。(4) 在情欲心理方面,主张节欲,反对纵欲,重视人类的基本需要,即物质需要。主要著作有《刘禹锡集》。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中国心理学史 • 人物
刘禹锡772—842  唐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授监察御史,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竹枝词》《杨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为文长于说理。又通医学。重要哲学著作《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学说。认为自然的职能在于“生万物”,人的职能在于“治万物”,驳斥了当时的“因果报应”论和“天人感应”说。还提出任何事物都不能“逃乎数而越乎势”的命题。后期对佛教思想表现了妥协。有《刘梦得文集》。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7: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