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东荪
释义
张东荪
张东荪1886—1973  浙江杭州人,一说江苏吴县人。原名名田,字圣心。早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辛亥革命时回国,任孙中山大总统府秘书。后参加袁世凯的进步党,是研究系的重要成员,与梁启超等宣扬基尔特社会主义。曾任上海公学、光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历任《大共和日报》、《庸言》、《大中华杂志》、《正谊》杂志主笔,《时事新报》总编辑。1919年在北京创办《解放与改造》,次年改名为《改造》。1934年与张君劢在北平组建中国国家社会党,任中央总务委员会委员。撰文反对唯物辩证法,并主编《唯物辩证法论战》。是全面西化论者,反对旧学,提倡“彻底输入西方文化”,宣传“社会改良主义”,支持玄学,反对科学的人生观,提出“社会的计划性与文化上的自由主义并存”等主张。抗日战争期间曾一度被日军拘禁。获释后当选为第一、第二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抗战胜利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提出“架构论”和“多元认识论”,在现代中国哲学史上有一定影响。著作主要有《道德哲学》、《认识论》、《多元化认识论重述》、《阶级问题》、《思想与社会》、《理性与民主》等。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张东荪1886—1973  中国学者。原名万田,字东荪,又字圣心。浙江杭州人,一说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早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系。1911年被授予格致科进士。辛亥革命后参加进步党,是研究系的重要成员,与梁启超等宣扬基尔特社会主义。曾任中国公学、光华大学、燕京大学等校教授,《大共和日报》、《大中华杂志》主笔,《时事新报》总编辑。1934年与张君劢等组织中国国家社会党,任中央总务委员会委员。撰文反对唯物辩证法,挑起“唯物辩证法论战”。抗日战争期间,滞留北平,拒绝出任伪职,被逮捕、软禁,四次自杀未遂。1941年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任民盟中央常委。1949年在北平和平解放中有重要贡献。同年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后因牵连洩露抗美援朝情报给美国一案而被撤销职务。1968年1月被捕,1973年死于狱中。哲学上提出“架构论”和“多元认识论”,认为世界由没有物质内容的架构组成,架构不能离开人的认识。人的认识由“感相”、“根由”、“格式”、“设准”等多元的精神范畴组成,“外界不可知,而自我亦绝对不可知”(《认识论》)。著作主要有《新哲学论丛》、《思想与社会》、《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之总检讨》、《阶级问题》、《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等。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人物
张东荪1886—1973  中国学者。字圣心,浙江杭州人,一说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早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辛亥革命后参加袁世凯(1859—1916)的进步党。是研究系的重要成员,与梁启超等宣扬基尔特社会主义。曾任光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大共和日报》《大中华杂志》主笔,《时事新报》总编辑。1934年与张君劢等组织中国国家社会党,任中央总务委员会委员。撰文反对唯物辩证法,挑起“唯物辩证法论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哲学上提出“架构论”和“多元认识论”,认为世界由没有物质内容的架构组成,架构不能离开我们的认识。人的认识由“感相”“根由”“格式”“设准”等多元的精神范畴组成,“外界不可知,而自我亦绝对不可知”(《认识论》)。著作主要有《新哲学论丛》《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之总检讨》《阶级问题》等。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5: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