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君劢
释义
张君劢
张君劢1887—1969  中国学者。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人。原名嘉森,号立斋。早年留学日本,在早稻田大学修习法律与政治学。回国后任翰林院庶吉士。辛亥革命后,入德国柏林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上海《时事新报》总编辑、国际政务评议会书记长,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1923年演讲人生观问题,引起学术界一场玄学与科学的论战。1932年与张东荪等在北平组织中国国家社会党,鼓吹“国家社会主义”。强调国家是绝对物,所有个人和集团都是相对的,国家是个人真正的理性和自由意志的体现,个人必须绝对服从国家。抗战爆发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民族文化学院院长、民盟中央常委。1946年参加中国政治协商会议。8月将国社党改组为中国民主社会党。11月,因同意民社党参加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被民盟劝退。1947年任民社党中央主席。1949年去国外,后病故于美国旧金山。著有《立国之道》、《新儒家哲学发展史》等,为现代新儒家代表之一。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张君劢1887—1969  江苏宝山(今属上海)人,原名嘉森,号立斋。清末秀才。1906年留学日本,在早稻田大学修习法律与政治学。回国后任翰林院庶吉士。1913年入德国柏林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上海《时事新报》总编辑、国际政务评议会书记长,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1923年演讲人生观问题,引起学术界一场玄学与科学的论战。1932年出版《再生》月刊,与张东荪等在北平组织中国国家社会党,主张实行“国家社会主义”。抗战爆发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民族文化学院院长、民盟中央常委。1946年参加中国政治协商会议。8月将国社党改组为中国民主社会党。11月,因同意民社党参加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被民盟劝退。1947年任民社党中央主席。1949年去国外,后病故于美国旧金山。著有《立国之道》、《新儒家思想史》等,为现代新儒家代表之一。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人物
张君劢1887—1969  江苏宝山(今属上海)人,原名嘉森,号立斋。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翰林院庶吉士。辛亥革命后,组织民主党。曾任上海《时事新报》总编辑、国际政务评议会书记长。1923年鼓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引起学术界一场玄学与科学的论战。1934年与张东荪等在北平组织中国国家社会党,鼓吹“国家社会主义”。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民族文化学院院长、民盟中央常委。1946年参加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同年8月退出民盟,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国民大会”。1947年任民社党中央主席。1949年去国外,后病死于美国旧金山。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