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现代史 • 苏联 • 俄罗斯现代史
词条 | 苏德战争 |
释义 | 苏德战争 苏德战争 即“苏联卫国战争”。 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现代史 • 苏联 • 俄罗斯现代史 苏德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抗击法西斯德国侵略的战争。苏联称“伟大卫国战争”。德国占领西欧、北欧和巴尔干半岛后,纠集罗马尼亚、匈牙利和芬兰等国,以182个师另20个旅计500万人的兵力,于1941年6月22日对苏联发动进攻。分三路向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莫斯科、基辅方向实施突击,另以部分兵力向摩尔曼斯克和列宁格勒方向实施突击,企图歼灭苏军主力于苏联西部地区,尔后长驱直入击败苏联。战争开始时,苏军各西部边境军区兵力为310万人,约186个陆军师,大多没有完全展开。战争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1.6—1942.11):德军发动战略进攻,苏军实施退却和战略防御。初期,德军突破苏联防线,苏联丧师失地。1941年9月,德军封锁列宁格勒,攻占基辅并向莫斯科发起大规模进攻。苏军展开积极防御,于12月在莫斯科附近转入反攻,次年4月取得莫斯科会战胜利,打破德国的闪击战计划。1942年7月,德军在西南战线发起攻势,进攻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遭顽强抗击,被挫败。第二阶段(1942.11—1943.12):苏军展开战略反攻,战争发生根本转折。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展开反攻,至1943年2月2日全歼德军被围集团,赢得斯大林格勒会战胜利,开始从根本上扭转苏德战场局势。不久,发起库尔斯克会战,粉碎德军夺回战略主动权的企图,迫其全面转入战略防御。至1943年底,苏军解放一半被占领土,战争发生根本转折。第三阶段(1943.12—1945.5):苏军展开全面战略进攻,德国战败投降。1944年,在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东欧各国人民抵抗运动风起云涌的有利形势下,苏军实施一系列战略性进攻战役,收复全部失地并把作战行动推进到国土以外地区。1945年春,占领德国东部和奥地利东部,5月初攻克柏林。8日,德国在同盟国军队共同打击下无条件投降。苏军在战争中歼灭、击溃德军及其盟军607个师。德军损失达1 000万人,约占其全部损失的80%。苏联亡2 700万人,其中军人866万人,为打败法西斯德国和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作出重大贡献。中、美、英等国和世界人民对苏联的抗德斗争给予了巨大支援。 出处:军事卷 • 世界战争 • 军事人物和著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