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宋辽金作家
词条 | 苏洵 |
释义 | 苏洵 苏洵(1009—1066) 北宋散文家。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早年发愤为学,宝元间应进士不第,归而穷六经百家之说,致力于古文写作。嘉祐间得欧阳修推誉,以文章著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预修《太常因革礼》。所作《审势》、《审敌》、《广士》、《田制》等文,主张抵抗辽的攻掠,对土地兼并、官僚特权等颇为关切。语言明畅,笔力雄健。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其《辨奸论》一文,指斥王安石必以奸误国,清李绂、蔡上翔等疑系他人假托,今人则多以为确为其作。有《嘉祐集》。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宋辽金作家 苏洵(1009—1066) 北宋文学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任霸州文安县主簿,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书成,洵卒。反对空言礼义,讳言财利。赞美井田制,但认为其不可能恢复,建议采取限田制。意识到了雇佣者与被雇佣者的对立,坚持“仕则不商”,谴责官吏及其家人、亲戚利用政治特权牟利。著有《嘉祐集》。 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中国经济思想史 • 人物 苏洵(1009—1066) 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明允,号老泉。二十七岁始发愤读书,通六经、百家之说,受知于知益州张方平。嘉祐元年(1056年)携二子轼、辙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荐其所著文二十二篇,得宰相韩琦赏识。曾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参与修纂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为文议论明畅,笔力雄健,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子轼、辙合称“三苏”。著作有《嘉祐集》。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宋 苏洵(1009—1066) 北宋散文家、思想家。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间得欧阳修推誉,以文章著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具有政治抱负,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认为治国必须“审势”、“尚威”、加强吏治、破怠惰之气、激发社会民众的进取心。所作《审势》、《审敌》、《广士》、《田制》等文,主张抵抗辽的攻掠,对土地兼并、官僚特权等颇为关切。语言明畅,笔力雄健。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有《嘉祐集》。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