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dch/16_1480409147_282/pic/jpeg/rId21.jpeg)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宋辽金作家
词条 | 苏轼 |
释义 | 苏轼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宋辽金作家 苏轼(1037—1101) 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洵之子。嘉祐进士。英宗时入直史馆。熙宁二年(1069年)反对王安石变革取士之法,改权开封府推官。因上书论新法之弊,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1079年)被诬作诗“讥切时政”,下御史台狱,旋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迁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反对司马光骤罢免役法。除翰林学士兼侍读。时臣僚形成洛、蜀、朔三党,蜀党以他为首。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请留上供米以赈浙西饥荒,获准;又疏浚西湖,筑“苏公堤”。六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旋以诗文被诬诋,出知颍州。累官礼部尚书。哲宗亲政,出知定州。绍圣初,御史劾其制词讥神宗,累贬琼州别驾,安置昌化军。徽宗时赦还,北还至常州,病卒。诗、文、词、书、画均有成就,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又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亦通经学。著述宏富,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传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前赤壁赋》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等。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宋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不满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词开豪放一派。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传神”,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画竹既要“成竹于胸”,又要“身与竹化”;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倡导“萧散简远”“外枯中膏”“绚烂老熟,乃造平淡”的艺术风格;主张审美应“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出处:哲学卷 • 美 学 • 中国美学史 • 人 物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所倡文人画论,见于《东坡题跋》。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幾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出处:美术卷 • 书法篆刻 • 人物 • 中国 苏轼(1037—1101) 北宋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官至礼部尚书。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行书、楷书,得力于王僧虔、李邕、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家数。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传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幾道文卷》、《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擅画竹,学文同,为湖州竹派之一。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笔奇古。论画力主“神似”,并提出“士夫画”之说。存世作品有《古木怪石图》、《枯木竹石图》(与文同《墨竹图》合卷)等。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文书 • 绘画 • 绘画名家 苏轼(1037—1101) 北宋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官至礼部尚书。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行书、楷书,得力于王僧虔、李邕、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家数。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传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幾道文卷》、《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擅画竹,学文同,为湖州竹派之一。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笔奇古。论画力主“神似”,并提出“士夫画”之说。存世作品有《古木怪石图》、《枯木竹石图》(与文同《墨竹图》合卷)等。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文书 • 书法 • 书法名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