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居正
释义
张居正
张居正1525—1582  明代政治家。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人。嘉靖进士。后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领翰林院事。隆庆元年(1567年)入阁。穆宗死后,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万历初年,神宗年幼,前后当国十年,推行改革。推行考成法,提高行政效率;清丈土地,使天下田较弘治时增加三百万顷。在全国范围推行一条鞭法,裁汰冗员,减少支出;用谭纶、戚继光等练兵,加强防御鞑靼贵族的攻掠;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都有成效。批评心学空谈、理学迂腐,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宗旨。亦深恶书院讲学,以神宗诏禁毁天下书院,征收书院学田。整顿官学,严格教官任职资格,以保证质量;严格学校管理,严控学额,提高入学标准。又以父死“夺情”任职,群臣论者,相继迁谪,颇逆清议。身为帝师,神宗常受其训诫。死后被弹劾,尽夺官阶,家亦抄没。有《张文忠公全集》。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张居正1525—1582  明政治家。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嘉庆进士。后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万历初年,神宗年幼,以内阁首辅前后辅政十年。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把各项税役合并为一,按亩征银。虽未能完全贯彻,但纳税土地从四百多万顷回升到七百万顷以上。又节减冗官、冗费,朝政为之一新。著有《江陵张文忠公全集》。
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中国经济思想史 • 人物
张居正1525—1582  明政治家。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治今湖北荆州市西北)人。嘉靖进士。嘉靖时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领翰林院事。隆庆元年(1567年)入阁。穆宗死后,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万历初年,神宗年幼,前后当国十年,推行改革。推行考成法,提高行政效率;清丈土地,使天下田较弘治时增加三百万顷。在全国范围推行一条鞭法,裁汰冗员,减少支出;用谭纶、戚继光等练兵,加强防御鞑靼贵族的攻掠;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都有成效。然深恶讲学,以神宗诏毁天下书院。又以父死“夺情”任职,群臣论者,相继迁谪,颇逆清议。身为帝师,神宗常受其训戒,心怀不满。万历十年(1582年)病死。死后被弹劾,尽夺官阶,家亦抄没。有《张文忠公全集》。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明
张居正1525—1582  明政治家。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嘉靖进士。嘉靖时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领翰林院事。隆庆元年(1567年)入阁。穆宗死后,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万历初年,神宗年幼,前后当国十年,推行改革。清丈土地,在全国范围推行一条鞭法:用名将戚继光等练兵,加强防御鞑靼贵族的攻掠;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都有成效。强调君主命令的绝对权威,“君者,主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张太岳集·陈六事疏》)。制定考成法,以维护君主的权威。万历十年(1582年)病死。死后被弹劾,尽夺官阶。当政期间实行文化专制主义。认为政事之弊是由于人们空发议论,“人持异见,各信其说”(《宜都院重刻儒学记》),“相与造为虚谈,逞其胸臆,以挠上之法也”(《答南司成屠平石论为学》)。杜绝此种弊病的办法是:只准研习儒学经典,不许私设书院;严格取士标准,禁止异端邪说;严禁儒生干政。以整顿吏治为施政的核心,关键在综核名实。主张严惩贪官污吏,大力裁汰冗员,减少支出。又受民本思想的影响,“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安民可与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陈六事疏》),以安定民众为长治久安之术。有《张文忠公全集》。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