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金
词条 | 张浩 |
释义 | 张浩 张浩(?—1163) 金辽阳(今属辽宁)人,字浩然。太祖定辽东,授承应御前文字。天会八年(1130年)赐进士及第,授秘书郎。太宗、熙宗时曾参预制定朝仪,累官平阳尹。海陵王时,召为户部尚书、拜参知政事,进尚书右丞。天德三年(1151年)受命扩建燕京城,营造宫室。海陵王迁都燕京,累官至左丞相。又受命营建汴京宫室。海陵王迁汴,拜太傅、尚书令。世宗即位,迁太师、尚书令。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金 张浩(1897—1942) 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原名林祚培,号育英,又名林仲丹、李福生,湖北黄岗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5年回国,先后任中共上海沪东区委书记、汉口市委书记、汉阳县委书记。1927年参与领导鄂东南大冶、阳新、鄂城秋收起义。1928年起先后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上海沪西区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特派员,中共满洲临时省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常委兼海员工会党团书记。1933年赴莫斯科任全总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后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5年冬回国,向中共中央汇报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精神,恢复了中共中央自红军长征以来中断的与共产国际的联系。后任白区工作委员会书记。曾以共产国际代表身份严厉批评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为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作出了贡献。1937年2月起先后任援西军政治委员,中革军委委员,八路军第129师政训处主任(后改称政治委员)。1938年1月因病回延安。后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兼工人学校校长。是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1942年3月6日在延安病逝。 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和军事人物 张浩(1897—1942) 湖北黄冈人,原名林育英,字祚培,又名林仲丹。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回国,曾任中共上海沪东区委书记、汉口市委书记、满洲临时省委书记、海员总工会党团书记。是中共第六届候补中央委员。1930年11月在沈阳被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获释,任全国总工会常委、全国海员总工会党团书记。1933年赴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和全总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1935年出席共产国际“七大”,并参与了以中共中央名义发表的《八一宣言》的起草工作。同年11月回到陕北,向中共中央传达共产国际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并以共产国际代表身份同张国焘分裂党的错误作斗争。1937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0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1938年初因病调延安,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1942年3月6日病逝。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