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Q • qīnɡ • 清
词条 | 清商乐 |
释义 | 清商乐 清商乐(qīnɡ shānɡ yuè) 古代汉族的民间音乐,如汉相和歌。包括平调、清调、瑟调(即宫调、商调、角调在当时的俗称)的歌曲,因称清商三调,亦简称清商。晋朝播迁,声伎分散,其在南朝发展为江南吴歌、荆楚西声。后魏孝文帝采集中原旧曲及吴歌、西声,总称之为清商乐。 出处:语词卷 • Q • qīnɡ • 清 清商乐 古代汉族民间音乐。包括平调、清调、瑟调的歌曲,因称清商三调,亦简称清商。汉代即有《相和歌》之属。晋朝播迁,声伎分散,其在南朝发展为江南吴歌、荆楚西声。北魏孝文帝采集中原旧曲及吴歌、西声,总称之为清商乐。隋初置七部乐,其二为清商伎,由太常寺置清商署掌管之。炀帝设九部乐,乃改称清乐,列于九部之首。唐初沿隋旧制,九部乐中有清商伎。太宗设十部伎,其二亦为清商伎。杜佑《通典》:“清乐者,九代之遗声。” 出处:戏剧电影卷 • 戏 剧 • 中国戏曲 • 源 流 清商乐 亦称“情商曲”。隋唐时简称为“清商”,或称“清乐”。汉魏至隋唐中原传统俗乐舞的总称。主要用于官宦宴饮、娱乐等场合,也用于宫廷元旦朝会、宴飨、祀神等活动。汉代已有“清商”之名。清商三调包括平调、清调、瑟调的歌曲。为汉族传统音乐,自汉、魏至西晋,受到宫廷重视。晋室南迁后,清商乐传至江南,促进了长江流域歌舞(吴歌、西曲等)的发展。北魏孝文帝采集中原旧曲及吴歌、西曲,总称之为“清商乐”。隋唐时的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均设“清乐”(或称“清商伎”)。清商乐中有一部分大型乐曲称大曲或清商大曲。 出处:音乐舞蹈卷 • 音乐舞蹈 • 舞蹈 • 名词术语 清商乐 音乐体裁。古代汉族的民间音乐,如汉《相和歌》。包括平调、清调、瑟调的歌曲,因称“清商三调”,亦简称“清商”。晋朝播迁,声伎分散,其在南朝发展为江南吴歌、荆楚西声。北魏孝文帝采集中原旧曲及吴歌、西声,总称之为清商乐。隋初置七部乐,其二为清商伎,由太常寺置清商署掌管之。炀帝设九部乐,乃改称清乐,列于九部之首。唐初沿隋旧制,九部乐中有清商伎。太宗设十部伎,其二亦为清商伎。杜佑《通典》:“清乐者,九代之遗声。” 出处:音乐舞蹈卷 • 音乐舞蹈 • 音乐 • 体裁与乐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