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pàn  ❶分开。如:判袂。《国语·周语中》:“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韦昭注:“判,分也。携,离也。”
  ❷有区别;分辨。如:判若两人。刘克庄《和实之读邸报》:“芳臭须臾判。”
  ❸半。《公羊传·定公八年》:“璋判白。”何休注:“判,半也。半圭曰璋,白藏天子,青藏诸侯。”
  ❹评断。唐庚《有所叹》诗:“是非已付渔樵判,疑信难凭党与传。”又专指对案件的裁决。如:判案;判处徒刑。《宋书·许昭先传》:“叔父肇之,坐事系狱,七年不判。”
  ❺官名。如:州判;通判。
  ❻唐宋官制,以高官兼低职称判。《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以吏部尚书刘晏判度支。”《宋史·韩琦传》:“请去……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❼同“拚”。元稹《采珠行》:“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判死,犹“拚命”。
出处:语词卷 • P • pàn • 判
  ❶官制用语。即以他官兼代某职,称判某职或判某职事。始于北齐。如以银青光禄大夫判祠部尚书事,仪同开府行参军判集书省事等。唐、五代以高官兼掌低职曰判,如以尚书判三司户部、度支事。宋初,二品官领三品州、三品官领四品州等皆称判某州。其后,仅辅臣、宣徽使、太子太保、尚书仆射等领州府,始称判。元丰改制前,三省、六部二十四司虽有正官,非特旨不治本司事,多以他官主持,曰判。金代官衔中凡带判字者,不带行、守、试、充。
  ❷官名。金代抄纸坊置,从九品;南京丰衍东西库置二人,正九品。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