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心理卷 • 社会心理学 • 人际影响
词条 | 利他行为 |
释义 | 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prosocial behavior) 把他人的福利、幸福和利益置于个人之上的行为。是自愿的、不期望任何回报的,如援助、救济、安慰、同情等关心和帮助他人的行为。分为互惠互利式、行为操纵式、相互回报式、亲缘选择式等。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1) 把别人与自己的利益视为同等重要;(2) 把利人置于利己之上;(3) 牺牲自己以利于他人。利他行为可能出现在一般情景下,或称非紧急情况中,也可能出现在紧急情况下。在一般情况下出现的利他行为,如在公共汽车上让座、主动打扫公共卫生、为残疾人服务等,这些利他行为通常是利人不损己的。在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往往会带来对自己不利的结果,使利人者自身蒙受某种损失或伤害,如舍身救人、与歹徒搏斗等,有时行为者甚至要做出自我牺牲。 出处:心理卷 • 社会心理学 • 人际影响 利他行为 在动物界中,除了生存竞争外,同时存在着互助互爱的利他行为。利他行为就是生物个体以降低自身的适合度为代价,来提高其他个体的适合度的行为。适合度是生物个体生存能力、繁殖能力和后代生存能力的综合尺度。适合度越大,个体存活和生殖的机会越大。动物的利他行为主要包括:亲缘利他、互惠利他以及纯粹利他。 出处:生命科学卷 • 总论 • 生态学 • 动物生态学 利他行为 不期望他人报答的自愿的助人行为。在组织中,这种行为表现得越多,群体的凝聚力越强。是组织公民行为的一种典型表现。 出处:管理学卷 • 组织行为学 • 群体动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