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基督教 • 人 物 • 外 国
词条 | 弥尔顿 |
释义 | 弥尔顿 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 英国诗人、政论家。生于清教徒家庭。剑桥大学毕业。早年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写有《快乐的人》、《沉思的人》、《科马斯》和《列西达斯》等诗篇,表现出文艺复兴思想和清教徒精神的矛盾。1638年起侨居意大利。后回国参加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任克伦威尔政府拉丁文秘书。1652年双目失明,仍继续供职。1640—1660年间发表政论,捍卫民主,反对专制,其中重要的有《论出版自由》和《为英国人民声辩》。王政复辟后,被迫隐居,写有长诗《失乐园》,运用《圣经》题材,塑造叛逆者撒旦的形象;《复乐园》借基督受难的故事,反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作者对革命的坚定态度,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不及《失乐园》。诗体悲剧《力士参孙》,描写为敌人包围的参孙,虽然被挖去双眼,仍坚毅不屈,最后不惜与敌人同归于尽,表达了诗人对王政复辟的愤怒。 出处:宗教卷 • 基督教 • 人 物 • 外 国 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 英国诗人、政论家。生于清教徒家庭。剑桥大学毕业。早年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写有《快乐的人》、《沉思的人》、《科马斯》和《列西达斯》等诗篇,表现出文艺复兴思想和清教徒精神的矛盾。1638年起侨居意大利。后回国参加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任克伦威尔政府拉丁文秘书。1652年双目失明,仍继续供职。1640—1660年间发表政论,捍卫民主,反对专制,认为自由、财产、生命是人们的自然权利,自由是最可贵的。其中重要的有《论出版自由》和《为英国人民申辩》。王政复辟后,被迫隐居,写有长诗《失乐园》,运用《圣经》题材,塑造叛逆者撒旦的形象;《复乐园》借基督受难的故事,反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作者对革命的坚定态度,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不及《失乐园》。诗体悲剧《力士参孙》,描写为敌人包围的参孙,虽然被挖去双眼,仍坚毅不屈,最后不惜与敌人同归于尽,表达了诗人对王政复辟的愤怒。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外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 英 国 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 英国诗人、学者、政论家。生于清教徒家庭。剑桥大学毕业。早年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写有《快乐的人》《沉思的人》《科马斯》和《列西达斯》等诗篇,表现出文艺复兴思想和清教徒精神的矛盾。1638年起侨居意大利。后回国参加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任克伦威尔政府拉丁文秘书。1652年双目失明,仍继续供职。1640—1660年间发表政论,捍卫民主,反对专制,其中重要的有《论出版自由》《国王与官吏的职权》《偶像破坏者》《为英国人民声辩》等。王政复辟后,被迫隐居,先后写成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诗体悲剧《力士参孙》。《失乐园》运用《圣经》题材,塑造叛逆者撒旦的形象,是英语文学中最重要的史诗之一。《复乐园》借基督受难的故事,体现了宗教、道德激情以及对英雄主义的敬仰。《力士参孙》描写失明的参孙坚毅不屈,与敌人同归于尽,表达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精神力量。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英 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