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利率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释义
利率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利率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提出的从货币供给和公众持有货币的总需求之间的关系分析利率的均衡水平的理论。认为,利率是纯粹的货币现象,是由货币的供求关系所决定。导致货币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收入与价格水平。收入增长引起更多的价值储藏,并购买更多的商品,物价的高低通过实际收入的变化影响人们的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完全为货币当局所控制,货币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线,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反之,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上述所有因素的变动都将引起货币供给和需求曲线的移动,进而引起均衡利率的波动。如果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货币的需求将趋于无穷大。因为此时的债券价格几乎达到了最高点,只要利率小有回升,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债券购买就会有亏损的极大风险。因此,这时不管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有多大,人们都将持有货币,而不买进债券,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利率也不会下降。这就是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投资、就业和产出都没有影响。
出处:管理学卷 • 金 融 学 • 固定收益证券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3: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