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音乐舞蹈卷 • 音乐舞蹈 • 音乐 • 体裁与乐种
词条 | 佛教音乐 |
释义 | 佛教音乐 佛教音乐 称作“梵音”,又名“梵呗”。梵,是梵文“梵览摩”的略称,意为“清净”。呗,是梵文“呗匿”的略称,意为“赞颂”或“歌咏”。通俗讲,佛教音乐就是僧侣念经的声音,佛教仪式中各种唱念的通称。约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佛教传入中国,使来自印度与西域的佛教音乐,掺杂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因素,因而华化了的中国佛教音乐既含有中国民族音调,又含有印度或西域少数民族音调。佛教音乐有唱诵和器乐两种形式。唱诵形式主要有四种,即赞、偈、咒、白。赞,用于赞颂佛之功德,如《三宝赞》、《得赞》等,经词多为长短句式的诗;偈,用于颂扬佛教教义,如《净三业偈》、《沐浴偈》等,经词有四、五、六、七和九言的句式,在曲调上除了用上下对句外,一般常以四句为一段落;咒,是密语或真言,如《洒净真言》等,经词的格式变化甚多,曲调比较活泼;白,除直白外,其他如梵白、书声白、书梵白、道腔白等都具有音乐性,与吟唱相似。器乐形式各地、各寺院不尽相同,如苏南地区用十番鼓,山西五台山用八大套,北京智化寺有京音乐等。使用的乐器,自明代起,在早晚课诵、祝圣等仪式中,规模大的寺院比较统一,只用教内称之为法器的打击乐器,如磬、木鱼、铛、钟、鼓等。在其他佛事仪式中,特别是民间的佛事仪式,各地所用乐器不尽相同,除打击乐器之外,还有管子、笛、笙、唢呐等吹管乐器,也有采用丝弦乐器的。 出处:音乐舞蹈卷 • 音乐舞蹈 • 音乐 • 体裁与乐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