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zhì   ㊀
  ❶裁断。《淮南子·主术训》:“犹巧工之制木也。”
  ❷制止;控制。《淮南子·修务训》:“跳跃扬蹄,翘尾而走,人不能制。”《史记·项羽本纪》:“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❸规定;制订。如:因地制宜。《淮南子·氾论训》:“此皆因时变而制礼乐者。”
  ❹制度。如:全民所有制。《淮南子·氾论训》:“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
  ❺法式;式样。《考工记·弓人》:“弓长六尺有六寸,谓之上制,上士服之。”
  ❻帝王的命令。如:制诰;制书。《史记·秦始皇本纪》:“命为‘制’,令为‘诏’。”
  ❼旧时依礼守丧之称,常指居亲丧。《红楼梦》第一百十四回:“因在制中,不便行礼。”
  ❽古长度名,一丈八尺。《仪礼·既夕礼》:“赠用制币。”
  ❾古邑名。西周东虢,春秋,后入。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地形险要。《左传·隐公元年》:“,岩邑也。”又《襄公十年》:“诸侯之师城虎牢,师城。”一说虎牢,误。
  ㊁〔製〕
  ❶裁制衣服。《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
  ❷制造。如:制革;如法炮制。
  ❸撰著;著作。如:制文;佳制。《宋史·种放传》:“即席赋诗制序。”
出处:语词卷 • Z • zhì • 制
  亦称“制书”。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之一。多用于古代帝王颁布重大制度、政策、法令,也用于告谕和除授官员。《礼记·曲礼下》:“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郑玄注:“制,谓君教令,所使为之。”秦以前,王言称命。秦统一后改“命”为“制”,后历代沿用。《后汉书·光武帝纪》李贤注引《汉制度》:“帝之下书有四: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诫书。……制书者,帝者制度之命,其文曰‘制诏三公’,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露布州郡也。”唐代凡行大赏罚、授大官爵、厘革旧政、赦宥降虏都用制。宋时颁布军国大政、赦宥、除授官员则用制。明清时凡大典礼、宣示百官均用制。
出处:文化、新闻出版卷 • 档案 • 中国文书与档案史 • 文书与档案的名称
  本意为制度、法式、命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定为皇帝命令文告之一种,又称制书。汉、唐多因之,内容有一定格式,其文曰制诏三公,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武则天改诏为制,作为女皇的诏命。宋、明以后成为一种公文程式,为下行公文之一。明代由殿阁学士起草进画,下之诸司。清代凡举行大典,皇帝例有制辞宣示百僚,制辞由内阁按定式拟进,经皇帝批准后由内阁发布。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7: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