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清高宗
释义
清高宗
清高宗1711—1799  即“爱新觉罗·弘历”。清代皇帝。世宗第四子。年号乾隆。1735—1796年在位。初封和硕宝亲王。即位后继续平定准噶尔部,消灭天山南路大小和卓木的势力,又镇压大小金川土司叛乱。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拒绝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提出的侵略性要求,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野心;但对其先进的科技力量视若无睹,丧失了及时赶上的时机。开博学鸿词科,访求书籍,完成《明史》、《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等书籍的编纂。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四库全书馆,十年后编成《四库全书》。同时借机销毁、窜改对清政权不利的书籍,又屡兴文字狱,以加强思想控制。统治期间,到处巡游,特别是六次南巡,浪费无度。在各次战争中,将帅侵欺掩冒,成为风气。他却夸称为“十全武功”,自称“十全老人”。后期任用和珅二十年,大长贪污之风,政治更加腐败。加以地主阶级长期进行土地兼并,土地集中极为严重。晚年各族人民起义的规模越来越大。清王朝开始由盛而衰。嘉庆元年(1796年)初禅位给皇太子(即清仁宗),自称太上皇帝,仍主要政。大规模的川楚白莲教起义就在这年爆发。
清高宗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清
清高宗1711—1799  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满族。世宗第四子。年号乾隆。1735—1796年在位。初封和硕宝亲王。即位初针对康熙施政过宽、雍正苛严,实行“宽严并济之道”。继续严禁结朋党,不准诸皇子参与机密。颁布“出旗为民”令,实行“因俗而治”民族政策。继续平定准噶尔部,消灭天山南路大小和卓木的势力,又镇压大小金川土司叛乱。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严拒英国特使马嘎尔尼(George Macartney,1737—1806)提出的侵略性要求,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野心。又颁《藏内善后章程》,对西藏政治、军事、宗教及班禅转世抽签办法等,皆作了明确规定。多次发布禁书令,累兴文字狱。又倡导汉学,开博学鸿词科,访求书籍。令完成《明史》、《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满洲源流考》、《五体清文鉴》等书籍的编纂。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十年后编成中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后期,听任和珅控制朝政,大长贪污之风,政治日趋腐败,清朝由鼎盛转走下坡路。嘉庆元年(1796年),禅位皇太子颙琰(仁宗),自称“太上皇帝”。三年后卒。著有《乐善堂全集》、《高宗御制文》等。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东北地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