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术 语
词条 | 渐骤 |
释义 | 渐骤 渐骤 中国古代关于运动变化的一对哲学范畴。渐指细微的量的变化;骤指突然的由量变到质变。先秦时代已产生关于事物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变化的思想。《管子》提出“革物当以渐”。庄子则强调事物“骤”变而忽视渐变过程,“物之生也,若骤若驰”(《庄子·秋水》)。自汉以后的哲学家亦多坚持事物的变化发展“皆以积渐”的观点。南北朝范缜明确提出事物变化的两种形式“渐”变与“忽”(骤)变,“有忽(骤)有渐,物之理也”(《神灭论》)。北宋张载提出“化而裁之谓之变,以著显微也”(《正蒙·神化》)。明清之际王夫之把“变化日新”分为量的变化和质的更新“推故而别致其新”(《周易外传》卷二),较深刻理解了由渐到骤变化规律。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术 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