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见“刻日”。
❷削除;减损。《荀子·礼论》:“刻生而附死谓之惑。”意谓减损对生者的赡养而增设其死后的丧礼,是惑乱的行为。
❸苛严。如:尖刻;苛刻;刻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赞》:“〔吴起〕以刻暴少恩亡其躯。”
❹时间单位。古代用漏壶计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小时分四刻。
❺时候。如:此刻;即刻。亦指短暂的时间。如:刻不容缓。白居易《早夏游宴》诗:“炎凉随刻变。”
出处:语词卷 • K • kè • 刻
词条 | 刻 |
释义 | 刻 刻(kè) ❶雕刻。如:刻字;刻印。《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刻其桷。”比喻深切印入。如:铭心刻骨。引申为限定。同“克 ❷”。见“刻日”。 ❷削除;减损。《荀子·礼论》:“刻生而附死谓之惑。”意谓减损对生者的赡养而增设其死后的丧礼,是惑乱的行为。 ❸苛严。如:尖刻;苛刻;刻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赞》:“〔吴起〕以刻暴少恩亡其躯。” ❹时间单位。古代用漏壶计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小时分四刻。 ❺时候。如:此刻;即刻。亦指短暂的时间。如:刻不容缓。白居易《早夏游宴》诗:“炎凉随刻变。” 出处:语词卷 • K • kè • 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