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qiào  通“鞘”。刀剑鞘。《汉书·货殖传》:“质氏以洒削而鼎食。”颜师古注:“削谓刀剑室也。”  另见xuē。
出处:语词卷 • Q • qiào • 削
xuē   ㊀
  ❶亦称“书刀”。一种长刃有柄的小刀。青铜或铁制。用来修削木简或竹简上的文字。流行于东周秦汉时。
  ❷竹札或木札。《后汉书·苏竟传》:“走昔以摩研编削之才,与国师公从事出入,校定秘书。”李贤注:“走谓驰走之人,谦称也。削谓简也。”
  ❸删除。指删改文字。参见“笔削”。
  ❹分割。参见“削地
  ❶”。
  ❺削弱。《盐铁论·论儒》:“鲁国之削滋甚。”
  ❻削减。如:削价;削码。韩愈《房公墓碣铭》:“削衣贬食。”
  ❼形容尖锐,峭峻。如:巉岩削壁。张衡《西京赋》:“下刻陗其若削。”
  ㊁(xuē,又音xiāo)用刀切去物体表层。如:削皮;削铅笔。《墨子·鲁问》:“公输子削竹木以为。”  另见qiào。
出处:语词卷 • X • xuē • 削
  青铜工具。中、小型刀,凸背,凹刃,刃和背以相同弧度并行,锋尖不上翘,与背等齐,柄细长,柄首作椭圆中空环形。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用途为刮削书写于简上的文字,亦称“书刀”。其柄作中空环首用以穿绳佩带,作凹刃适于刮削。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器物 • 青铜器 • 器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7: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