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经济卷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领导理论
词条 | 归因理论 |
释义 | 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 即“归因模型”。 出处:经济卷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领导理论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用以分析个体行为的原因及行为因果关系的理论与方法。最初由奥地利心理学家海德提出。海德认为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一是内因;二是外因。解释别人的行为时,倾向于素质归因;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倾向于情境归因。在归因的时候,人们经常使用两个原则:一是共变原则,指某个特定的原因在许多不同的情境下与某个特定结果相联系,该原因不存在时,结果也不出现,就可以把结果归于该原因;二是排除原则,指如果内外因中某一方面的原因足以解释事件,就可以排除另一方面的归因。其后美国心理学家H.H.凯利、韦纳(Bernard Weiner,1935— )、卡尼曼(Daniel Kahneman,1934— )和特韦尔斯基均从各自研究领域丰富了归因理论的研究。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学派、理论、术语 归因理论 关注人们对已发生事件或行为原因的知觉和解释的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海德(Fritz 出处:管理学卷 • 组织行为学 • 个体心理特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