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历史事项
词条 | 前弘期 |
释义 | 前弘期 前弘期 藏传佛教发展的前一阶段。始于公元7世纪中叶松赞干布(629—650年在位)时,止于9世纪墀祖德赞(815—838年在位)末年,约二百余年。分三个主要时期。(1) 松赞干布时,为初兴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墀尊、唐文成二公主,并为她们所带之佛像分建大昭寺、小昭寺。译出少量经典,但未建立僧伽。(2) 墀德祖赞(704—755年在位)时,为建树时期。娶唐金城公主,建寺庙,汉地佛教传入,西域、中亚大批佛教僧徒流入吐蕃。晚年派桑希等从汉地取回大量经典。墀松德赞(755—797年在位)从印度请来寂护、莲花生,建桑耶寺,建立僧伽制度,翻译经典。(3) 墀祖德赞时,为发扬时期。编辑梵藏词汇,校订经典,编定三大译经目录。规定“七户养僧”,僧人参与吐蕃国政,对侮辱三宝者处以重刑,佛教势力达到高峰。至朗达玛(838—842年在位)继位,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大事灭佛,佛教几被灭尽,前弘期结束。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历史事项 前弘期 藏传佛教术语。指佛教从公元7世纪中叶传入吐蕃到吐蕃王朝末代赞普达磨禁佛为止,200年间佛教在吐蕃传播时期。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 • 西藏等地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