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xínɡ  ❶形象;形体。如:无形;形影不离。《易·系辞上》:“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引申为情状。《孟子·梁惠王上》:“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❷形状;外貌。如:方形;马蹄形。《荀子·非相》:“故相形不如论心。”
  ❸形势;地势。《国策·秦策三》:“岂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史记·秦本纪》:“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詧。”
  ❹显露;表现。如:喜形于色;形诸笔墨。《汉书·伍被传》:“明者见于未形。”
  ❺对照。如:相形见绌。
  ❻通“型”。模型。《左传·昭公十二年》:“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杜预注:“言国之用民,当随其力任,如金冶之器,随器而制形。”
  ❼通“铏”。盛羹的瓦器。《史记·秦始皇本纪》:“啜土形。”《李斯列传》作“啜土铏”。
  ❽通“刑”。刑罚。《荀子·成相》:“众人贰之,谗夫弃之,形是诘。”
出处:语词卷 • X • xínɡ • 形
form  亦称“形质”。奥地利心理学家厄棱费尔提出的概念。与感觉、情感并列的心理元素。厄棱费尔在奥地利哲学家马赫关于存在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空间感觉形式这一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形质学说,将这种能独立于感觉元素之外的形(或形质)称为格式塔性质的元素。他在1890年出版的《格式塔的质》一书中提出,知觉中不仅存在可分离的感觉元素,还存在某种形或完形、模式或旋律的质,如三角形和正方形是线条之间某种关系的形式。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学派、理论、术语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用语。有多种含义:(1) 指形体、身体,与“神”相对。如《荀子·天论》:“形具而神生。”(2) 指五官之一,相当于肤觉器官,如《荀子·天论》:“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3) 指形气,一种粗糙的物质,与“神”(精气)相对。如《管子·内业》:“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中国心理学史 • 理论、术语
  指事物外部的形体。见“质
  ❷”。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术 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