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哲学卷 • 美 学 • 艺 术
词条 | 荒诞派 |
释义 | 荒诞派 荒诞派 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20世纪50年代产生。因英国戏剧评论家艾思林(Martin Julius Esslin,1918—2002)发表《荒诞派戏剧》而得名。其思想基础是存在主义、尼采哲学和柏格森的直觉主义。认为人和世界的存在都是荒诞丑恶的,只有用断片式的荒诞形象来表现世界和人生的荒诞性,才能达到一种不可表达的真实。表现形式上具有“反戏剧”“反文学”的性质,提倡非理性,讲求符号化和哲理化。荒诞派戏剧一般淡化情节、结构、冲突和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着意表现机械的动作,语无伦次的梦呓和幻想。代表作家和代表作是:贝克特(Samuel Barclay Beckett,1906—1989)的《等待戈多》、尤涅斯库(Eugène Ionesco,1909—1994)的《秃头歌女》等。 出处:哲学卷 • 美 学 • 艺 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