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言学卷 • 语法学
词条 | 宾语前置 |
释义 |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语法学术语。古汉语中宾语置于动词和介词前面的现象。主要有七种:(1) 疑问代词作宾语,大都置于动词的前面。如《论语·子罕》:“吾谁欺?欺天乎?”疑问代词“谁”置于动词“欺”之前。《左传·成公三年》:“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疑问代词“谁”置于动词和助动词“敢怨”之前。(2)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大都置于介词的前面。如《孟子·梁惠王上》:“何由知吾可也?”疑问代词“何”置于介词“由”之前。(3) 否定句的代词宾语往往置于动词的前面。如《论语·学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己知”是否定句,代词宾语“己”置于动词“知”之前。又如《诗·魏风·伐檀》:“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莫我肯顾”是否定句,代词宾语“我”置于动词“顾”和助动词“肯”之前。(4) 宾语通过助词“之”“是”等的帮助,置于动词之前(有的学者认为“之”“是”是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如《论语·先进》:“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宾语“异”和“由与求”分别通过助词“之”的帮助,置于动词“问”之前。《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宾语“新”通过助词“是”的帮助,置于动词“谋”之前。(5) 介词宾语通过助词“之”“是”等的帮助,置于介词之前(有的学者认为“之”“是”是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如《国语·越语下》:“鼋鼍鱼鳖之与处,而鼃黾之与同渚。”介词宾语“鼋鼍鱼鳖”和“鼃黾”分别通过助词“之”的帮助,置于介词“与”之前。《左传·僖公四年》:“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介词宾语“不穀”通过助词“是”的帮助,置于介词“为”之前。(6) 代词宾语直接置于动词之前。如《书·大诰》:“民献有十夫予翼。”代词宾语“予”直接置于动词“翼”之前。《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代词宾语“尔”直接置于动词“瞻”之前。(7) 介词宾语直接置于介词之前,主要是介词“以”的宾语。如《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介词宾语“一言”直接置于介词“以”之前。现代汉语“他什么事情都知道”中的“什么事情”“我一本古书也没有读过”中的“一本古书”,一般也认为是宾语前置,有表示全部、所有和强调的作用。 出处:语言学卷 • 语法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