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明代作家
词条 | 湛若水 |
释义 | 湛若水 湛若水(1466—1560) 明学者、文学家。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授编修。时王守仁讲学吏部,若水与之相应和。旋丁母忧归,筑西樵讲舍讲学。嘉靖初还朝。累迁南京兵部尚书。谥文简。为陈献章弟子。其学以体验万物为心,与王守仁以方寸为心有别,时称王、湛之学。诗文尚坦易,风格与《击壤集》为近。有《甘泉集》、《春秋正传》、《心性书》等。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明代作家 湛若水(1466—1560) 明代哲学家。字元明,号甘泉。增城(今属广东)人。弘治进士。曾任编修、南京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早年师事陈献章,研习心性之学,后所到之处必欲建书院以祀。后与王守仁同时讲学,各立门派。认为“心也者包乎天地万物之外,而贯夫天地万物之中者也,中外非二也”(《心性图说》)。自谓与王守仁“心学”区别在:“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无内外;阳明之所谓心者,指腔子里而为言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答杨少默》)。反对王守仁“致良知”说,认为“天理”“皆发见于日用事物之间”,主张“随处体认天理”。批评王学将“格物”陷于空虚。著作有《湛甘泉集》。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湛若水(1466—1560)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弘治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南京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少师事陈献章,后与王守仁同时讲学,各立门户。认为“心也者包乎天地万物之外,而贯夫天地万物之中者也,中外非二也”(《心性图说》)。指出他与王守仁“心学”的区别是:“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无内外;阳明之所谓心者,指腔子里而为言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答杨少默》)反对王守仁“致良知”说,认为“天理”“皆发见于日用事物之间”,主张“随处体认天理”。有《湛甘泉集》。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明 湛若水(1466—1560) 明哲学家。字元明,号甘泉。增城(今属广东)人。弘治进士。曾任编修、南京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少师事陈献章,后与王守仁同时讲学,各立门户。认为“心也者包乎天地万物之外,而贯夫天地万物之中者也,中外非二也”(《心性图说》)。指出他与王守仁“心学”的区别是:“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无内外;阳明之所谓心者,指腔子里而为言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答杨少默》)。反对王守仁“致良知”说,认为“天理”“皆发见于日用事物之间”,主张“随处体认天理”。著作有《湛甘泉集》。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