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论著、文献
词条 | 劝学篇 |
释义 | 劝学篇 劝学篇 书名。日本福泽谕吉的代表作。共17篇文章,1872—1876年陆续发表。充分表述了“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的平等自由学说,并根据契约论肯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号召日本人民争取个人身心独立,进而争取国家独立富强,使日本文明赶上先进国家;对文明的进步显示充分的信心,勉励日本人立志向学,树立文明精神;力言学问不仅是读书和空谈理论,提倡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实学”。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论著、文献 劝学篇 书名。清末张之洞著。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刊行。24篇。其中内篇九,为同心、教忠、明纲、知类、宗经、正权、循序、守约、去毒;外篇十五,为益智、游学、设学、学制、广译、阅报、变法、变科举、农工商学、兵学、矿学、铁路、会通、非弥兵、非攻教。“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阐述“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理念,主张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基础上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技术、方法和部分社会制度,行改革、求自强,反对维新变法。对“中学”的理解强调致用,对“西学”的理解包含西政与西艺。游学、设学、学制、广译诸篇集中阐述教育主张,提出派遣留学、兴办学堂、建设学制、译介西书等建议。是集中反映洋务派思想的论著。曾经清政府颁行全国,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均有影响。1900年纽约出版英文本,取名《中国唯一的希望》。又由在华耶稣会传教士译成法文出版。收入《张文襄公全集》。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论著、刊物 劝学篇 近代张之洞著。1898年(清光绪廿四年)刊行。为阐述“中体西用”,宣传洋务思想的代表作。共二十四篇,内篇九,外篇十五。称“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其要在明“三纲为中国神圣相传之至教”,强调以中学纲常名教之本,维系世道人心。断言“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称“外篇务通,以开风气”,主张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循序》)。提倡明时势,扩见闻,增才智,立学堂,改课程,广译书,尽地利,修铁路,采用西技西艺,以图富强,认为“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反对维新派开议院、兴民权的主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力主以办洋务来抵制和排斥维新变法思潮,深得清廷赏识。光绪帝曾下旨颁行于各省,“挟朝廷之力以行之,不胫而遍于海内”(见梁启超《自由书》),十日之间,三易版本。但亦遭维新派批驳,认为“权者乃天之所为,非人之所立”,指责此书“不特无益于时,然而大累于世”(何启、胡礼垣《劝学篇书后》)。先后译成英、法文,易名《中国唯一的希望》出版。有湖北两湖书院、桐庐袁氏等刻本,并收入《张文襄(之洞)全集》。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思想著作 劝学篇 书名。清末张之洞著。二十四篇。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刊行。分内外两篇。内篇凡九节,重在务“本”而正人心;外篇凡十五节,重在务“通”而开风气。指导思想是“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主张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础上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技术和方法,反对维新变法。是集中反映洋务派思想的论著。曾经清政府颁行全国。1900年纽约出版英文本,取名《中国唯一的希望》。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报刊、史料 • 史料 劝学篇 清张之洞著。二十四篇。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出版。阐述“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的论点,主张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础上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技术和方法,反对维新变法。是集中反映洋务派思想的论著。曾经清政府颁行全国。1900年纽约出版英文本,取名《中国唯一的希望》。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著 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