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戏曲演出中,在节日或喜庆时外加的一种单人或多人表演。表演者戴笑容面具(名“加官脸”),穿红袍,手持书有颂词的数层条幅,边跳边逐层向观众展示,故又称“跳加官”。《儒林外史》第十回:“戏子上来参了堂,磕头下去,打动锣鼓,跳了一出‘加官’。”
出处:语词卷 • J • jiā • 加
词条 | 加官 |
释义 | 加官 加官(jiā ɡuān) ❶旧时于原有官职之外加领其他官衔。例如汉朝的侍中即为列侯、将军等的加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也指官阶晋升。如:加官进爵。 ❷戏曲演出中,在节日或喜庆时外加的一种单人或多人表演。表演者戴笑容面具(名“加官脸”),穿红袍,手持书有颂词的数层条幅,边跳边逐层向观众展示,故又称“跳加官”。《儒林外史》第十回:“戏子上来参了堂,磕头下去,打动锣鼓,跳了一出‘加官’。” 出处:语词卷 • J • jiā • 加 加官 指官吏于本职之外所加领的其他官衔。汉代凡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为加官,所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将、都尉、尚书、太医、大官令至郎中,多至数十人;给事中所加或大夫、博士、议郎,掌顾问应对,位次中常侍。所加者皆侍从之职,可入侍禁中。西汉时,加官皆为内朝官,地位显要,权力很大,多由皇帝亲信担任。魏、晋除特进外,举凡三公、二大、诸名号将军等,皆可为加官;侍中、散骑、给事中等自后为实职。隋、唐至元代,皆设加官。明代所加皆为荣誉头衔,如勋戚、文武大臣加公、孤官或东宫官,尚书、侍郎由翰林出身者加学士衔。亦有为便宜行事加官遂成定制者,如明中叶后,总督、巡抚皆加御史或副、佥都御史衔。清代以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等为加衔,皆无职掌、员额、专授,实为虚衔。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加官 戏曲演出中,在节日或喜庆时外加的一种单人或多人表演。表演者戴笑容面具(名“加官脸”),穿红袍,手持书有颂词的数层条幅,边跳边逐层向观众展示,表示庆贺祝福,故亦称“跳加官”。 出处:戏剧电影卷 • 戏 剧 • 中国戏曲 • 术 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