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基督教 • 人 物 • 中国(包括来华传教士)
词条 | 马相伯 |
释义 | 马相伯 马相伯(1840—1939) 中国教育家。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名良,以字行。教名若瑟。自幼信奉天主教。1851年入上海徐汇公学。1870年获神学博士学位。曾任上海徐汇公学校长、清政府驻日使馆参赞,参与洋务活动。1903年在上海创办震旦学院。1905年创办复旦公学,任校长。辛亥革命后,被江苏都督府聘为外交司长。1913年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并任约法会议议员、总统府高等政治顾问、参议员,主张信仰自由。1926年任《天民报》总主笔。九一八事变后,坚决主张团结抗日,被尊为爱国老人。1932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7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后在越南谅山病逝。著述收入《马相伯先生文集》。 出处:宗教卷 • 基督教 • 人 物 • 中国(包括来华传教士) 马相伯(1840—1939) 中国教育家。名良,以字行。教名若瑟。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丹徒区)人。自幼信奉天主教。1851年(清咸丰元年)入上海依纳爵公学(后改名徐汇公学)。1870年获神学博士学位。曾任上海徐汇公学校长、清政府驻日使馆参赞,参与洋务活动。1903年创办震旦学院,旋辞去。1905年创办复旦公学,任校长,李登辉主教务,倡学术自由,教育独立,成就人才甚众。辛亥革命后,被江苏都督府聘为外交司长。1913年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并任约法会议议员、总统府高等政治顾问、参议员,主张信仰自由。1925年与英敛之办辅仁学社于北京西山。1926年任《天民报》总主笔。九一八事变后,坚决主张团结抗日,被尊为爱国老人。1932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7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后在越南谅山病逝。著述收入《马相伯先生文集》。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马相伯(1840—1939) 中国教育家。名良,以字行,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教名若瑟。自幼信奉天主教。1851年入上海徐汇公学。1870年获神学博士学位,经教会授职为神甫,成为耶稣会教士。1872年后任上海徐汇公学校长、清政府驻日使馆参赞,参与洋务运动。1903年创办震旦学院。1905年创办复旦公学,任校长。辛亥革命后,被江苏都督府聘为外交司司长。1913年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并任约法会议议员、总统府高等政治顾问、参政院参政,资助创办辅仁学院。1926年任《天民报》总主笔。九一八事变后,坚决主张团结抗日,被尊为爱国老人。1932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7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后在越南谅山病逝。著述收入《马相伯先生文集》。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