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基督教 • 历史事项
词条 | 加洛林王朝文化复兴 |
释义 | 加洛林王朝文化复兴 加洛林王朝文化复兴 公元9世纪前后欧洲法兰克王国出现的基督教影响下的哲学、教育等文化更新局面。加洛林王朝为欧洲中古初期的法兰克王国王朝,“加洛林”(Carolingi)一词源自王朝创建者丕平(矮子)(Pépin le Bref,751—768年在位)之子查理(拉丁文为Carolus)大帝之名。查理大帝在中世纪欧洲的重建过程中决定依靠基督教会力量,把国家与教会融合为一个强大的基督教帝国,企图使教会所倡导的精神上之神治能真正变成其帝国政治上之神治。为此,查理执政后网罗基督教学者,从办学入手振兴帝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他先后聘请比萨的彼得(Petrus)、阿尔琴(Alcuin)、狄亚科奴斯(Diaconus)、西奥多尔夫(Theodulf of Orléans)、爱因哈德(Einhard)等人赴法兰克办校授课。后其孙查理〔秃头〕(Charles le Chauve,843—877年在位)又请到拉特兰努(Ratramnus)、埃里金纳(Johannes Scotus Eriugena,约810—约877)等知名学者。这些基督教学者及神职人员办起法兰克宫廷学院及修院学校,用拉丁文讲授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等课程(统称“七艺”),同时翻译、整理古希腊罗马文献,并从事哲学、文学等领域的研究。从此,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一蹶不振的欧洲文化开始复苏并形成其发展与更新之势。这一变化被称为“加洛林王朝文化复兴”。 出处:宗教卷 • 基督教 • 历史事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