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心理卷 • 普通心理学 • 需要、动机、价值观
词条 | 驱力 |
释义 | 驱力 驱力(drive) 亦称“内驱力”。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思1910年首次引入心理学,用来解释机体行为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赫尔认为驱力是人格的能量单位,后提出习得驱力概念,是习得反应的中介变量。弗洛伊德将驱力视为本能。美国心理学家多拉德和米勒认为驱力是任何一种足以激发行为的强刺激。驱力存在于机体内部,诱因存在于机体的外部。驱力和动机有时被看作同义词。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指向目标的行为不断增强,而驱力则不断减弱。人的驱力可分为两大类:由饥饿等生理需要而产生的驱力称为第一驱力,亦称基本的、原始的或低级的驱力;由责任感等后天形成的社会性需要所产生的驱力称为第二驱力,亦称社会的或高级的驱力。一般说来,高级驱力对低级驱力起调节作用。 出处:心理卷 • 普通心理学 • 需要、动机、价值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