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德力之争
释义
德力之争
德力之争  中国哲学、伦理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德”,指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力”,指体力、劳动力、兵力、国力。孔子开始表示了重德轻力的倾向。他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宪问》)墨子认为人与禽兽不同是在于“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非乐上》)。孟子认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荀子兼重德力,主张:“全其力,凝其德。”(《荀子·王制》)韩非崇力贬德,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东汉王充再次提出德力并重观点,认为“治国之道所养有二:一曰养德,二曰养力”(《论衡·非韩》)。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基本倾向是重“德”轻“力”。
出处:哲学卷 • 伦 理 学 • 中国伦理思想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7: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