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世界地理卷 • 世界地理 • 欧 洲 • 中 欧
词条 | 德国 |
释义 | 德国 德国(Deutschland) 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欧洲中部国家。北临北海和波罗的海。陆疆同波兰、捷克、奥地利、瑞士、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丹麦接壤。面积35.7万平方千米。人口8114.73万(2013年),90%以上是德意志人,余为土耳其人、希腊人、意大利人、波兰人、俄罗斯人等。通用德语。居民多信基督教新教或天主教。城市人口比重73.9%。首都柏林。全境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阿尔卑斯山地及其山前高原(巴伐利亚高原),一般海拔1000米,德国、奥地利边境的楚格峰(Zugspitze)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中部为块状高地与盆地、河谷低地交错分布区,一般海拔200~500米;北部冰碛平原,平均海拔不足100米。温带气候,西北部海洋性显著,往东、往南逐步过渡为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5~1℃,7月14~19℃;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在1000毫米以上。河网稠密,有莱茵河、多瑙河、威悉河、易北河等,皆有运河连通,组成水运网络。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Chiemsee)、阿默尔湖(Ammersee)等。森林覆盖率逾30%。蕴藏比较丰富的有煤、褐煤、钾盐和天然气,还有铁、铜、镍、铀等。公元前日耳曼人在境内定居。公元962年德意志萨克森王朝奥托一世建立神圣罗马帝国。13世纪起,境内封建割据,分裂为许多城邦国家。18世纪初普鲁士王国兴起,大肆扩展疆土。1867年普奥战争后,美因河以北24个德意志邦国和3个自由市组成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1870年普法战争中南方四邦也参加联邦。1871年普法战争中普鲁士获胜后,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1914年和1939年先后两次挑起世界大战。1945年战败投降后,苏、美、英、法根据《波茨坦协定》,分区占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1948年9月美、英、法占领区合并,1949年9月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苏联占领区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90年8月31日两德签订“统一条约”。同年10月3日两德重新统一,称今名。统一后的德国为欧盟成员国之一。欧洲第一经济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均居世界第四。服务业与工业高度发达,以重工业为主,汽车、机械、电子电器和化工是四大支柱产业。化工产品销售仅次于美、日,居世界第三;电器产品出口名列世界第三。其他如信息、石化、精密机械和仪表、光学仪器、钢铁、煤炭、电机等亦均居世界前列,食品、纺织等轻工业也较发达。农业机械化、专业化程度高。畜牧业发达,约占农业产值的三分之二,肉、乳产品自给有余。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黑麦、马铃薯、甜菜等。产苹果、葡萄等温带水果。特产啤酒原料蛇麻子,产量居世界第二。出口以机械、汽车、化学品、金属制品、纺织品等为主,进口以石油与工业原料居多。交通运输发达。公路密度为世界之冠,铁路网总长度超过4万千米,形成多中心结构的高速铁路网。海运现代化世界领先,也是世界上内河航运最繁忙的国家之一。空运发达。 出处:世界地理卷 • 世界地理 • 欧 洲 • 中 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