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xīn  ❶人和脊椎动物推动血液循环的肌性器官。即心脏。
  ❷中医学名词。五藏之一。
  ❸与“物”相对。指精神的东西,如:唯心主义。
  ❹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人的意识。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如南宋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象山全集·杂说》)明王守仁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传习录》下)唯物主义者则认为,有物才有心,无物即无心。如明清之际王夫之说:“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读四书大全说》卷十)
  ❺译自梵语Citta或Hṛdaya。佛教指一切精神现象。佛教认为,一切意识等精神领域的内容,都属于“心”的范围。与“色”相对。
  ❻心思、心意。如:齐心协力;有口无心。《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❼中央;内部。如:掌心;江心;空心;实心。
  ❽木上的尖刺。《诗·邶风·凯风》:“吹彼棘心。”《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心。”虞翻注:“坚多心之木,指棘枣属。”
  ❾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出处:语词卷 • X • xīn • 心
  译自梵语Citta或Hṛdaya。佛教教义名词。佛教指一切精神现象。佛教认为,一切意识等精神领域的内容,都属于“心”的范围。与“色”相对。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教 义
  亦称“心脏”。人和脊椎动物推动血液循环的肌性器官。人的心形如桃,大小如本人的拳。位于膈的上方、两肺之间而偏左;心尖贴近左胸前壁,其跳动可在左乳头内下方扪及。共分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腔,分别以房间隔和室间隔分隔,故左右心腔互不相通,但同侧心房与心室间经房室口相通。房室口处有瓣膜,左房室口为左房室瓣(二尖瓣),右房室口为右房室瓣(三尖瓣),房室瓣只允许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并阻止血液反流。右半心内是静脉血,左半心内则是动脉血。
人心的表面观
  1.头臂干(无名动脉)2.左颈总动脉3.左锁骨下动脉4.主动脉弓5.上腔静脉6.肺动脉7.右心房8.左心耳9.右冠状动脉10.右心室11.左心室12.心尖 13.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
出处:医药科学卷 • 现代医学 • 基础医学 • 人体解剖学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用语。本义指心脏。后泛指心脏以及与心脏有关的某些生理结构与机能。作为精神(意识)的心包括知、虑、情、欲、志、意、智、能、才、性等。也可表示某一方面的精神现象,如思想、心思、心性、性情、思虑、谋划、潜能、良知、情绪、情感、知觉、认识、心意、注意、心力、能力、心智、智力、心志、意志、潜意识、理智、理性等。含有伦理、政治思想等内涵的心包括善恶之心、仁人之心、民心、人心、道心、天心、常心等。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中国心理学史 • 理论、术语
  五藏之一。根据藏象、经络学说,心的功能是:(1)心主血脉。心与血脉有密切关系,血液循脉运行主要靠心气的推动。《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2)心藏神,主神明。“神”指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因此,心的含义中还包括脑的功能。并认为“心主血脉”与“藏神”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的。《灵枢·本神》:“心藏脉,脉舍神。”(3)心气通于舌(见于《灵枢·脉度》)。心与舌有内在联系,故称“舌为心之苗”、“心开窍于舌”。如心火上炎,可出现舌疮碎痛、糜腐等症。(4)心的经脉为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有表里关系。
出处:医药科学卷 • 中国传统医学 • 基础理论 • 藏象生理
  指人的意识。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如南宋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象山全集·杂说》)明王守仁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传习录》下)唯物主义者则认为,有物才有心,无物即无心。如明清之际王夫之说:“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读四书大全说》卷十)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术 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00:17